工科4+0中美合作不出国门的留学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沐红色先辈光辉启新程,踏沂蒙革命圣地承遗风——437必赢会员中心“汉火沂燃”实践团感悟往昔荣光,走进沂蒙精神殿堂
    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0 点击量:

    经过几天的实践学习,同学们对沂蒙红色精神有了深刻且系统的了解,7月8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临沂市兰山区干部休养所,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干部休养所党委书记徐远田同志与实践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上,徐远田为师生们讲授了一趟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强化沂蒙精神意识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沂蒙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应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同时,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队参观了休养所的荣誉室。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老兵们的光荣事迹跃然眼前。同学们深受触动,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下午,实践团队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弘扬老区优良传统的关键平台,已然成为传承与发扬“沂蒙精神”的核心阵地。


    踏入馆内,“沂蒙精神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等主题展览映入眼帘。借助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以及声光电等多元直观形式与高科技手段,沂蒙人民“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风貌得以全方位呈现。


    步入展厅,沂蒙地区的革命进程如同一幅画卷在队员们眼前缓缓铺展。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奋战在前线的战士们固然英勇,而自发守护家乡的沂蒙儿女同样功不可没。沂蒙人民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担架”,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为革命立下重大功劳的“沂蒙母亲”王换于、陈毅担架队、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众多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不断涌现。“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奉献与牺牲。


    一幅幅图片、一份份文件、一个个名字、一件件实物、一则则故事……在参观与讲解过程中,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光辉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真实可感。“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深厚鱼水情,形成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昔日,沂蒙人民用乳汁哺育革命,用小车推动历史,用热血浇灌热土,用脊梁撑起蓝天。如今,步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与挑战,沂蒙精神依旧熠熠生辉,它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孕育成长,在当下依然散发着耀眼光芒。


    此次参观学习,让实践团成员真切领略到沂蒙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壮丽征程,对沂蒙大地上深厚的红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深切感受到老区人民薪火相传、奋勇向前的精神气韵。此次经历也激励着全体成员高举党的旗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