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三大精神”,锻造过硬作风、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感悟伟大抗疫精神,让同学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绿益之光·三大精神”社会实践队于7月10-11日赴武汉市档案馆、洪山区社会福利院开展系列活动,重温党领导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抗疫岁月,在历史场景中触摸时代脉搏,在实践互动中感悟抗疫精神内核,将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深深镌刻进青春底色。
实践团队合照
档案为证:在时光展厅触摸抗疫史诗
7月10日,实践团队来到武汉市档案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武汉市档案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抗疫档案文献资料,精心筹备、设计、布置,最终以展览形式将这一艰苦卓绝的壮丽史诗呈现在所有大众面前。
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对疫情发生到基本实现有效控制的历程进行了客观记录和存档。通过近距离身临其境的感受,实践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加真切地理解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实践团队成员李思骏那时正在准备中考,他说:“那段日子阳台成了我的操场,有时复习到一半,楼底下甚至会响起救护车的声音,但我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学习,才是给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人最好的答卷。”

精神传承:让抗疫力量融入日常生活
为了更真切地体会抗疫精神,7月11日,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洪山社区福利院,在与老人的相处中,重温那段共克时艰的岁月,让伟大抗疫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福利院的护工跟我们分享疫情期间的动人故事。“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里的门整整锁了 87 天。” 福利院护工张阿姨带着队员们参观时,指着一扇玻璃门说,“当时老人们不能出门,家属也进不来,我们轮班值守,既是护理员,又是陪聊员,还是‘快递员’。” 她笑着回忆,为了让老人解闷,大家学起了剪纸、唱红歌,甚至跟着视频学跳广场舞;102岁的严爷爷感叹道,多亏了这些志愿者,在那段时间里虽不能走出福利院,也不会无聊。

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李聪老师所说:“伟大的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要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 其实抗疫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口号,它藏在对生命的珍视中,融于日常的陪伴与奉献。即使疫情已消退,更应该将关爱变为习惯,将责任融入日常,这才是对抗疫精神的传承。
绿益之光-三大精神”社会实践队 | 铭记江城抗疫志,传承楚地赤子心 437必赢会员中心社会实践队寻访抗疫纪念地
HBUT437必赢会员中心
2025年07月12日 17:18 湖北